首先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阶梯状分...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创新能力低的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攀升、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压力不断上升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巨大的挑战之下,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走出困境的可行选择。...
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衡量指标,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结构指标和自相关指标对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绝对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对中国2007—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划分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中游地区和科技创新能力待提...
依据我国5大类矿种10个矿产资源型产业1996—2013年各项指标面板数据,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 Tobit 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发展演变态势进行动态分析和测评...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
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基于2012-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对河北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然后对河北省34所公办本科院校在科技人力投入、获...
为实现对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灰色关联投影贴近度,引入协调度模型评价区域协调发...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由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不同,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工科类高校科技创新能...
在创新网络中,处于网络中心的少数核心企业控制和影响着大量非核心企业,但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成长也将影响核心企业和整个创新网络。结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情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基于CAS理论视角,明确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构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概念模型图,找出组成该系统的产业技术创新流程及惯例,并阐述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演化机制.与此同时,构建生物制药...
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9.0软件,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升我国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
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为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后5位,东北三省因经济失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东北三省发展的政策,指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健全...
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后续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立足于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与区域创新系统分析角度,通过指标定性与定量筛选方法相结合,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指标体系.运用复相关系数分析剔除易被其他指...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变得愈加重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各地市的科技创新...
在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含义进行充分研究和解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设计了以“投入、支撑、产出”为主要构架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评价模型,内容涵盖了影响高校...
高等学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和技术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28所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探索土木工程行业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以科技竞赛为载体,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结合点,开放实验室平台,推行科研训练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培养适应社会需...
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环境支撑三方面构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的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并加速提高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