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角度看,士人心态介于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与文学思想本体之间,对文学思想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文学思想史关注士人群体的心态倾向,研究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一个时代的士人心态,并通...
文学思想史的所谓“加法”,是相对于百余年“西学东渐”所形成的人文学科研究中剥离、提纯的“减法”路数而言的.针对这种“减法”路数所导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失,我们认为,材料范围和研究路数的拓展,可以视...
作为明代阳明学派的重要分支,在传衍心性之学的同时,“江右王门”以心学作为理论基础发表文学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学观念体系.在创作门径方面,他们提倡以“师心”为途径,反对泥古不化;在情感表现方面,他们强调性...
胡适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具有理性、反思、思辨色彩的文学思想史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敲响了文学革命的晨钟,是引领大众接纳中国近代文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创作中,他身体力行,知...
黄卓越以“历史——文化”为总体切入视角,对中国古代文论、明中后期文学思想史、文化研究以及海外汉学展开深入研究。黄卓越的学术道路呈现出鲜明的跨界意识,尽管关注对象庞杂多元,但他始终依循严谨规范的资料爬梳...
罗宗强先生的文学思想史书写展现出了他在历史还原时面对古人的那种悲悯的情怀,令人感受到一缕淡淡的忧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还原时对于时代背景的细致关照;二是历史还原时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切关怀;三是历...
作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滥觞阶段,先秦时期既具有特殊的性质和意义,也面临特殊的问题和疑难.正确地提出问题,对于先秦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具有前提性意义.本文主张悬置现代文学观念的成见和定式,回到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与演化...
随着中国古代文论与比较文学两个研究领域的参与,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已然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如果回溯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历程,就会发现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展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了.青木正...
罗宗强的文学思想史写作以“历史还原”为基本理念,同时以重抒情的现代纯文学观为出发点.这种纯文学现是20世纪以来现代知识体系逐渐建立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以体察古人文体观念为旨归的文体学研究不足以取消以纯...
《先秦文艺思想史》一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童庆炳教授和李春青教授主持的“中国文艺思想通史”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不同于一般“文学史”、“艺术史”、“文学批评史”研究和写作的思路,强调“综合...
罗宗强先生是继其、等学界力作之后的又一大创获,对困扰研究学界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精深的研讨.其学术价值与意义在于推动学界对研究向更细致、更深入方向发展,专著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具有垂范意义.其学术思想...
罗宗强先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和奠基之作.该书取得的多方面的成功盖当归功于其独具魅力的研究方法.其中,把"文学创作倾向"与"士人心态"纳入研究...
南宋诗人杨万里因其在自然山水诗创作领域中的巨大成就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具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诗人.但文学史对他的关注一般只局限于其自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质,并未深入发掘其创作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蕴.通过对他文学思...
由于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情,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例如何谓文学思想史?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
在20世纪30年代,青木正儿就已经开始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模式展开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通过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考证与复原,他试图折射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自然”成为中华文人艺...
吴宓先生是我国比较有系统地用西方文学理论,特别是以比较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拓荒者。他的研究可谓独树一帜,然而却没能得到足够重视。《“红楼梦”评赞》充分显示了吴宓红楼梦研究的特色,应是吴宓红楼梦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