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鹤俦编写、1920年出版于香港的(第一集),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扬琴教材.在中西因素的结合和各方面历史环境的影响下,的面世有其必然性,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扬琴领域.在里,丘鹤俦首次总结提出了扬琴演奏的左右竹理论和...
本文通过回溯扬琴的起源及其发展,从分析传统扬琴音乐的形成到比较其共性、异性特征,举例论证了中国传统扬琴音乐的三大主要流派其具代表性的技法、旋法、特有竹法、音乐风格特点以及扬琴在其流派音乐中的作用.
扬琴作为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流行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对其进行不断地改革,从而使它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音乐生活当中,成为一件不可缺少的乐器。通过对扬琴发展阶段的分析,...
回顾扬琴这一分布很广的乐器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历史沿革、探讨扬琴传入中国后的生存条件、产生的变异和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扬琴"的形成.
402型变音扬琴是目前在中国普及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扬琴,它是在中国传统扬琴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而来的.402扬琴的音位排列结合了中国传统扬琴与平均律扬琴的优点,它的音质纯净优美、清脆明亮,是中国扬琴改革的成...
601型中低音扬琴"(包括"601型次中音扬琴""601型低音扬琴"和"601型倍低音扬琴"),是在研制"601型扬琴"的基础上开发的新品种,即根据"601型扬琴"的音位设计原理,按中低音乐器的特点研制的系列衍生产品。意在...
《狂想曲》是由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王丹红女士于2011年创作的一首扬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音乐轻松明快,充满动感,采用了狂想曲的乐曲样式,自由洒脱,利用非传统和声与流行音乐的节奏型,将爵士乐作为基本音乐风格进...
“蝶梦扬琴”的成功研发给扬琴艺术的发展和民族音乐的创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本文主要围绕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研发的“蝶梦扬琴”,对其改革后的音质音色及对器乐艺术的发展、扬琴音乐创作的空间和民族器乐改革的影...
中国扬琴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文化特色,产生了多种样式,根据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将其梳理清楚,有助于了解该乐器的历史,并对其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扬琴是外来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不仅在地域性的合奏音乐中是主要乐器,而且又从合奏中逐...
本文以作者三十多年来研制"601型扬琴"的实践为基础,分别阐述了作者在"601型扬琴"改革理念的形成、设计方案的敲定、研制实践的开展等三个阶段的研发历程,对"601型扬琴"改革在音域扩展、音位设计、琴体稳定等方面...
601型中音扬琴"是"601型扬琴"的系列科研成果之一,其设计原理采用了"601型扬琴"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它区别于以"402型扬琴"为基础的中低音扬琴,填补了"中低音扬琴新型系列产品"的空白,...
扬琴专业课程是培养扬琴艺术人才的核心教学内容.突破单一,深化教学改革,设置多元化专业课程是高等音乐学院扬琴专业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扬琴教学新模式,对多元化扬琴专业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意...
21世纪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国扬琴艺术在现有的成就上应更好地繁荣、发展,而音乐会大扬琴的完善标志着中国扬琴体系的完整发展.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扬琴必然要融汇到世界扬琴的整体发展潮流中去.本文对中国扬琴体系...
为促进中国扬琴音乐创作出新品、精品,推动扬琴音乐艺术的发展,11月18日至21日"第三届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在厦门文联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和专业团体的教师、学生、演奏家、作曲家、乐器厂商等一百六十条人到会,是历...
本文简要介绍了扬琴的传入及在我国的流传概况,重点对解放后扬琴的乐器改革和扬琴音乐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扬琴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对建国五十年来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综合梳理.探讨了扬琴在乐器改革、作品创作、演奏技巧、理论研究以及教育五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总结出继承、借鉴、创新是扬琴艺术成功发展的基石所在;同时指出扬琴艺术在2...
扬琴伴奏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术,扬琴演奏与扬琴伴奏有着很多的相同与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其独到的特点,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扬琴伴奏不是独立的,它需要人与人的合作,它在扬琴演奏者的艺术实践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